在和孩子互動上,是否也常因為某些小事,而引爆了怒火?

一開始,都會指責孩子的不是,怎麼可以這麼不小心?怎麼可以沒禮貌?怎麼可以懶散、不用心?

很多擔憂,導致說出來的話都是攻擊,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差,自信心低落;但如果不講,好像又沒有盡到家長的教育責任。

說話有很多藝術,對人溫和而態度堅定--我愛你,但你的行為需要調整一下會更好~

透過建立規則而非控制行為,讓孩子漸漸步上軌道。

以上幾句話,雖然短但包含了很不簡單的意涵,但因為不是這一次要談的重點,所以下次有機會再慢慢整理。

 

今天要說的,是看回自己。

 

教養一開始是向外教育孩子,最終,是要回歸到自己身上 : 為何孩子這樣的行為,會讓我生氣?

因為我知道對孩子態度要溫和,所以面對孩子,即使做了我有點不開心的舉動,我都會暫時忽略,只要不影響到別人,我都盡量不去處理。

但,最近小孩偶爾會不耐煩、不禮貌的語氣跟我說話時,我感覺到自己的不舒服,一開始是忽略這些情緒,但不斷累積下來,逐漸形成了一股憤怒。

某天要出門的時候,我只是到他房間門口提醒他,十分鐘後要出門了。

她大叫一聲艾又並跺腳,當時她還在換衣服,所以我選擇先離開,等他出來。

可能這幾天他已經好幾次情緒化反應,我其實都隱忍著,可是我已經不想忍了...

等他穿好衣服後,就和她說:我只是提醒你,下次可以不用這麼情緒化地回應我好嗎?你可以說,好我知道了就可以了。

他說:我有說啊!

我心中的os是:你哪有說啊!根本就沒有!
但我知道跟他爭論只是會引發下一場戰爭,所以簡單和她重申 : 我只是好心提醒你,請你說我知道了,回應給我就好。還是你根本不需要提醒?那你跟我說,我下次就不用講了,免得被你兇。

他說:不要!

這整個過程讓我很不舒服,於是在實戰班時向老師提問;老師問:當孩子有防衛性的反應時,有時候可能是過去負向對待孩子(吼罵、命令)所遺留下來的副作用,畢竟這是自己過去造成的,就當還債就好。

為什麼你不接受孩子的情緒化呢?這需要好好的探索。不接受,硬要糾正他,反而會更強化孩子的負向行為。

好好探索內在的信念、想法、需求;為自己的情緒負責。教養到了最後,不是要怎麼"教育"孩子,而是看到自己內心的漣漪,一一去面對整理,才能重拾內在的平靜,好好地看見孩子真實的樣子。

我靜下心來,去體驗我內心的感受~因為小時候都被教育,小孩子就是要有禮貌、有規矩,對長輩說話不可以這麼隨便,態度要恭敬,許多教條深植內心,奉為圭臬,好想沒得商量一定要這麼做。原來這樣的僵化性思考,會讓我當孩子沒禮貌沒規矩的時候,整把火都要燒起來了。

一部分是覺得,本來就應該要有禮貌啊!另一部分是,我教育上是否有問題,沒把孩子教好呢?

教養最終站 : 自我療癒之路

但說穿了,人就是有很多面向,有禮貌和不禮貌、開心和生氣、滿意和失落,就如同太極的陰陽,有黑就有白,是無法分割,並存於世的。硬要留下好的、去除不好的,也只是苦了自己,因為不可能啊!看見自己的期待,其實是不合理也不太符合人性...最終還是渴望成為一個好媽媽,教出一個有禮貌乖巧的孩子;如果他不乖沒禮貌,我就是一個失敗的媽媽。

在此刻,好好擁抱自己~~無論如何,我都盡力了,在當下已經做出最好的選擇,鼓勵自己 : 我一直都有在學習、進步,是個很棒的媽媽!即便孩子偶爾還是有不恰當的行為,但不代表我做的不好啊!只要大方向去看,孩子都在軌道上就可以了,為何要強求百分之百呢? 放寬心,接納孩子如實的樣貌,如同我們都是神的孩子,無條件的被愛著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ing 的頭像
    Ping

    Ping's Blog

    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