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讀完了"兒童愛之語",除了很想了解我女兒的愛之語之外,更想知道他是否有感受到我的愛。
其實學正向教養也一年了,互動上比之前好很多,主要是改變我自己對他的看法---多一點信任、放手、理解,放下自己的操控和恐懼,這真的是一條不容易的路途!
但人是會成長的,一年後她又更鬼靈精怪,不按牌理出牌,有時候會用我的話堵我,這時我就知道要暫停了。
管教之前,也要確保他是否愛箱已填滿;不然他永遠都會覺得自己很差,得到的是指責和批評....
某一天,我終於鼓起勇氣問我女兒: 你覺得媽媽愛不愛妳?
她聳聳肩,說不知道該怎麼回答。
(慘了,他感覺不到我愛他?)
我看到她一臉疑惑,就問他: 你是不知道該怎麼說,還是不是很確定我愛不愛你?
他說:我不確定媽媽愛不愛我。
(驚!!!和我想的有落差啊!!!我以為我做的他都能感受的到......)
我穩住、鎮定地問他說: 你覺得怎麼樣最能感覺到媽媽愛你呢? 抱抱還是陪你玩?
他說:這兩個我都很喜歡~~我超愛抱抱的!
我問:那陪伴你的時候,我們會做例如一起勞作、玩娃娃、陪你複習數學、英文,都可以感受到愛嗎?
他說:我喜歡你陪我做我喜歡的事情~~要我喜歡的像是一起勞作、玩娃娃。
(心想,乾脆五種都問一次好了XD)
我問:那你喜歡媽媽幫你準備點心或煮飯嗎?
他說:還好耶...
(那之後可以常常外食了...XD 但以龜毛個性的我,應該還是會常常自己煮飯)
我問:那你喜歡媽媽用正面肯定的語言和你說話嗎?
他說:我很喜歡
我問:在節日的時候、或是不定期送你禮物呢?
他說:當然~~~我很喜歡禮物~
最後再多次交叉比對,例如送禮物和肯定語言相比喜歡哪一個....進行了討論,
發現到她最渴望的是抱抱和陪伴。
他最後問我:媽,你是在做市場調查喔?!
我好氣又好笑的說: 對啊!總是要做顧客滿意度調查啊....
經過這次和女兒的對談之後,我發現到原來我做了許多事,以為對他好、是愛的行為,例如提醒他洗澡時間、睡覺時間、其實他都沒收到我的愛;以為有陪伴他一起念數學、英文,是一種愛,但因為不是他想做的事,所以他也沒有感受到愛。大人都以自己的觀點看孩子的時候,永遠都會想要提醒、覺得他可以更好,忍不住想要求;但孩子總是有他自己的學習歷程,難道不能慢下來,等待孩子長大嗎?
換個角度,用孩子的思維和高度,和他在一起吧!他想抱抱的時候,就盡情的給他抱個夠;他想要我陪的時候,我會問他說陪你半個小時可以嗎?因為媽媽也有事情要忙,但也是願意陪你的,我們一起討論一下陪你多久你覺得足夠....
我想,再過幾年上國中之後,可能就是滿嘴的同儕經,搞不好要抱他也不見的要給我抱了;趁這幾年,好好抱抱孩子,讓他的愛箱被填滿滿,讓他知道,媽媽是他永遠的港灣,以後發生了任何問題,都可以回家商量、討論,而非悶在心裡不知道該怎麼求助;未來升學、同儕交友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,希望這樣愛之語的累積可以給他足夠的力量,有勇氣地往前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