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FB好友人數越多越好?

朋友、同事聚會,一定要出席?

一定要跟上潮流,不然沒有話題可以聊?

以上的狀況,我想大家多少都會遇到,而且直覺回答幾乎都是YES。

 

我自己也不例外。

現在孩子到了高年級,有時候會為了交友而煩惱,女生啊~心思比較細膩,想打入某一個交友圈、或是想比較受到歡迎等等,多少都會帶來一些壓力。

該怎麼回應孩子,還真的需要點智慧!

幸好跟著張李明德老師學習正向教養,給了本書單"反人脈學",刷新了我對人際關係的想法!

反人脈學--讀後感

作者小玉步,是原本是個上班族,因為網路副業收入超過一億日圓,被公司得知後解雇,就乾脆自行開業當老闆。

他所有的作為,都違反大家熟知的慣性,例如不刻意討好他人、不參加公司聚會、業務餐會...反而業績、生活樣樣成功?!

他就是很做自己。

在華人世界裡,都認為關係要好、要受到歡迎,往往花很多心思去猜測、去思考怎麼做才會受到歡迎?為了要迎合他人,而費盡心思地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,好讓別人喜歡;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己的想法、思考能力,公司到最後是需要一個能解決問題、主動的人才,這樣真的有提升到自己嗎?

他只花心思在他認為重要的地方,其他都精簡化;他願意上班全力以赴,畢竟公司是花錢請他來工作,而非交際的;把時間花在刀口上,該下班就直接下班、下班後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,為了自己的未來鋪路;而透過學習、轉換視野,更能提升自己的實力。

人際關係,則是有智慧的整理。

參與業務聚會看似可以認識很多人,但最後因為交換了太多名片,而根本記不得對方是誰;工作同事的午餐聚會,不如拿來好好休息,儲備戰力。

過去在職場上習慣了逆來順受,不合理的制度、或不滿之處,因為擔心說了會影響考績只好忍耐、扮演一個順從的部屬,好得到上司的寵愛;遇到討厭的客戶,也要放低姿態;遇到價值觀不同的主管,也要討好他...好像忍耐,才會成功。

但現在整個世界都在變遷,連公司也要順應整體趨勢而調整,許多企業在疫情期間沒撐過;而今,公司需要的是能明確說出主張、並有行動創造成果的人,跟著時代變化,做出績效的員工。

我們會當好人,是因為有好處的:受到歡迎、被喜歡,人見人愛?

但對方認識的不是真實的你,和你扮演的"好人"相處,為了維持良好關係,只好一直扮演好人,真的非常痛苦、壓力越來越大。等到壓力大到一個極限,就想離開這段關係。

所以與其當個"好人",不如一開始就坦白說出自己的真心話,儘管十個中有九個無法認同你,只要找到一個欣賞並認同你的人,就夠了。

人生只有一次,謹慎地做出選擇:你想要的,是怎樣的人際關係呢?

相處自在、打從心底滿足的,會有那些人?

靜下心去思索,放下所有的"應該",放下那些你覺得會浪費能量時間的地方,依照自己內心的意願,自由的去選擇。

 

這本書內容非常精彩,我也只能節錄一小段;

面對孩子的人際關係,我是這樣跟他說的:

你不需要因為想受歡迎而討好別人,而是真實自在地呈現自己;花若盛開、蝴蝶自來,找到志趣相投的好友,不用多,知心的、互相幫忙的,一兩個就夠了。

不需要譁眾取寵、合不來就合不來,減少互動,把焦點放在讓人生更開心豐富的事上就好。

這樣,是不是就輕鬆愉快許多了呢?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ing 的頭像
    Ping

    Ping's Blog

    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