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話說從四月開始加入阿德勒的正向教養後,不斷的看回自己,原來許多根源,是我太急、太求好心切,有時候就是要慢下來,等待孩子。

當我很急的時候,就乾脆自己做,或直接叫他怎麼做,而讓他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;間接的,也失去了自主負責任的力量。

在今年史上最漫長的暑假裡,因為疫情只能待在家,真的是要了我的命!幸好有上教養課,不斷的學習、覺察,只要發現自己情緒又開始不耐煩、想爆發的時候,可以選擇積極暫停,離開現場;比較不會走到爆發的狀態。

但,有些事真的很困擾我....

例如,孩子吃完飯不直接去洗碗,說要看課外書,我說好,十分鐘好嗎?他說好。

十分鐘到了,我提醒他說,時間到了,該去洗碗了。他一副耳邊風,沉浸在書的世界裡。我說你剛剛說十分鐘,現在你就要去洗碗,說到就是要做到!

孩子開始賴皮、無所不用其極的耍賴,然後眼看我的不耐煩指數飆高,音量也隨之飆升,後果當然可想而知的.....爆炸了!

我留意到我想要控制他的行為"就是要現在去洗碗",但控制只會帶來他的反抗,我們之間的關係就會進入到權力鬥爭裡,也就是誰也不讓誰的狀態。

深呼吸,吐氣,我先暫停和他互動,也就是積極暫停;先去喝點水,照顧好自己的情緒。

 

我怎麼了?為什麼這麼生氣呢??

這麼簡單的事情幹嘛要拖延?動作這麼慢到底要氣死誰?

登登!動作慢....這不就是我小時候的"競桃"嗎?

而他,不就是我自己? 我不接受我自己的動作慢,社會化之後也督促著自己要符合大眾的步調,越來越快?小時候也常常被父母催促著,動作快一點!吃飯快一點.....

那個被罵的孩子,又浮現在我眼前---是時候,和自己和解了。

我願意接受我自己慢慢來的樣子。我願意接受我自己有獨特的步調。我願意愛我自己原來的樣子。我是我,不需要和別人一樣。

 

陪伴了自己的內在小孩之後,就能理解自己生氣背後的核心問題---不接受自己、就不會接受孩子;而願意這樣一次次的在摩擦中看回自己、陪伴自己走這一趟深度的自我療癒過程,就能和孩子拉近彼此的距離。

當然,除了療癒自己之外,教育孩子也是需要的。所以在阿德勒教養課程裡,和老師發問:如何設立一個自然合理的後果,而不是用恐嚇、處罰呢?

讓孩子擁有選擇權,他可以選擇不洗碗,但會有一個自然合理的後果,例如你不願意負起洗碗的責任、那就不吃飯(這個好像玩太大了)

選擇2:規定一個時間,超過時間不洗碗就父母來洗,孩子就要用零用錢來支付勞務費用給父母(這個滿不錯的,但我真的不想幫他洗)

選擇3:佛系管理。不洗就不洗,你該洗的碗自己處理,反正到時候沒有碗你還是得洗。

最後一個滿不錯的,但我就是要能夠忍住不去管、不去念,眼不見為淨。本來我就是要學習放下控制,那就從這一個部分開始練習吧!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ing 的頭像
    Ping

    Ping's Blog

    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